《憂鬱,只是暫時拼錯了人生的拼圖塊》 作者:章成
愈是在心裡面壓抑著憂鬱的人,就愈會走入心靈探索與宗教的領域,想為自己找到出口。可是很多人也在這裡走了岔路,被錯誤的靈修或宗教團體同化了,結果變得更壓抑與生病。因為在靈修的領域裡面充滿了壓抑的人,他們經常是在用「想法觀念」試圖把自己轉移到另一種會讓自己比較舒服的情境。這些想法觀念包括了「愛」、「智慧」、或「慈悲」…等等這些主張。可是「愛」、「慈悲」與「智慧」完全不是「觀念」的東西,它們不是一種你可以拿出來應對事物的「態度」,而是你的心的能量有在流動、內在真的處於開放的狀態,才會自然而然「是如此」的一種「being」的狀態。
愈是在心裡面壓抑著憂鬱的人,就愈會走入心靈探索與宗教的領域,想為自己找到出口。可是很多人也在這裡走了岔路,被錯誤的靈修或宗教團體同化了,結果變得更壓抑與生病。因為在靈修的領域裡面充滿了壓抑的人,他們經常是在用「想法觀念」試圖把自己轉移到另一種會讓自己比較舒服的情境。這些想法觀念包括了「愛」、「智慧」、或「慈悲」…等等這些主張。可是「愛」、「慈悲」與「智慧」完全不是「觀念」的東西,它們不是一種你可以拿出來應對事物的「態度」,而是你的心的能量有在流動、內在真的處於開放的狀態,才會自然而然「是如此」的一種「being」的狀態。
所以如果一個人的心明明還是封閉在比較、羨慕、嫉妒、自卑、自我顧慮的情緒裡;跟人家相處也總是充滿目的性,不斷在那裡衡量與計算,卻一直在談著愛、慈悲與智慧、參與著各種儀式與活動;自己就不能真正得到滋養,只能不斷在這些活動裡面獲得暫時的慰藉,那他的生病,就一直不會好。
#憂鬱症只是暫時拼錯了人生的拼圖塊
其實所謂的憂鬱症或躁鬱症,追根究底就只是你的人生的拼圖塊拼亂了,不知道該怎麼樣的拼下去而已。像有一些人,即使他很有錢、有權、有了一番局面,什麼別人在追求的東西他都有了,可是他的生活卻是一片混亂,甚至還是得到了憂鬱症。為什麼呢?用「拼圖」的概念來講就是:他什麼拼圖都有了,可是卻拼得亂七八糟、充滿錯誤和衝突,不但沒有拼出這個畫面原本應該呈出現的美麗,還拼出很多奇奇怪怪不該有的扭曲景像,讓自己對這個畫面的理解錯得非常離譜、也非常沮喪。
可是他總以為是自己手上還缺乏某些拼圖塊,致使他嚮往的畫面呈現不出來,所以他就繼續汲汲營營、焦慮地在抓取。其實,根本不是拼圖塊
不夠,而是要去知道那個真正的畫面,然後對眼前的拼圖進行重新的整理。
所以有的人來找老師請示如來時,他會發現怎麼生活裡面那些不順利的事情,在如來給予的視野下就兜起來了。原來自己的人生有好多東西是因為沒有將它放對位置,才會看不到它們其實是什麼禮物?或是誤以為它們是什麼東西。可是如來幫他的「命底」整理起來以後,他就對於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去走,有了正確的認識了。例如哪些該用力、哪些不該用力、自己的優點、缺點為何...等等。當自己有所清楚之後,你就會朝著這個清楚去做調整,那麼,原先在人生中被卡住而衝突不斷的部分,就會一個個魔術般地變成了生命的禮物了。
因此憂鬱症或躁鬱症等這些心理症狀,其實是因為有一個「衝突不斷」的生態系統需要去重整,不是叫人家「想開一點」、「對自己好一點」就會好的。就像常常當機的電腦一樣,你需要經過「系統重整」,把造成系統衝突的原因解除,才會真的不藥而癒。而這便是如來常說的:「清楚等於療癒」。
所以也可以這麼說:人生要開展順利,就要從整理人生開始。
所以要擺脫憂鬱症或躁鬱症,不是去壓抑自己,而是要讓你碰到問題時的反應模式,轉變成是一種「能觀照與思考」的模式。那麼這個模式怎麼養成呢?是靠你讓自己的內在打開封閉的習慣、能量愈來愈有在流動,而逐漸改換過來的。而所謂的「流動」,就是你的心是有能力真正的跟別人「交流」(註)的—亦即透過「感謝+反省=奉獻」,讓你的心處於跟別人「真實的開放與流動」的「being」。
(註)什麼是「交流」的狀態?請參閱粉絲頁上一篇文章《如何不被別人的情緒牽動》
#被愛滋養就不會憂鬱了
愛是會產生智慧,讓你能夠創造雙贏,而不會讓你壓抑或自我犧牲的。所以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去實踐「感謝+反省=奉獻」的重要?因為當你在生活中「平均的」去實踐它(而不是遇到瓶頸才刻意去做,否則那也是蠻功利的不是嗎?),你一定會在生活中「看見」一些以前你看不到的視野——雖然那也是在你的現階段,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「看見」——可是「視野」就不是頭腦的觀念,而是你真的看到的「真知」。於是,你就會發現這個真知會讓你自然地脫離情緒的束縛,回到愛的流動裡面去。
當然,如果你的能量受阻得很厲害,或是你真的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,想要有比較大跨度的生命蛻變的話,來上課就是加速打開你「心的視野」事半功倍的方法。古時候的人即便天資聰穎,都要千山萬水地去找尋好的老師,傾心學習,更何況如果你的狀況已經很混亂,自己一直在同樣的地方打轉撞牆到心力交瘁了,那麼要靠你自己獨立去運轉「感謝+反省=奉獻」,容不容易其實你自己會知道的。而你來上課,老師會做的事就是以善巧方便,先提供很多你沒想過的角度,加速你解套僵局,讓你恢復更多放鬆的能量。心有餘裕之後,接下來你便能夠開啟真實的感謝。
而「視野打開」的效益不只是「縮短受苦的時間」而已,同時就是為你留出更多「創造的時間」,你便可以把寶貴的時間拿去創造你想要給你自己的自由,而不是拿去繼續創造你的人生地獄,這其中的差別就是有這麼大的。
#有視野的人生會事半功倍
大日如來在課堂上透過各種訊息所給予我們的視野,點點滴滴將逐漸匯聚成一幅有關你的地球功課,更完整、更巨觀的畫面。如果把你的各種努力比喻為一場人生的拼圖遊戲的話,當你不知道到底這個遊戲最終要完成的畫面是什麼?你會發現它的困難度就非常高,因為你完全不知道到底哪一塊拼圖是屬於哪一個區域。然而,試想:即使你對那個最終的畫面只有驚鴻一瞥,但只要你留下了印象,你拼圖的速度與之前相比,就不可同日而語了。比如你的最終畫面是一艘揚帆的船,那麼當你拿到一片天藍色的拼圖塊,你就知道它要不是大海就是天空;然後當你拿到木頭色的拼圖塊,你會知道那很可能是船身...就像這樣子,你就會把這些拼圖先放在可能的區域去,於是進行了一陣子以後,你會發現有一些區域的畫面浮現得更清晰,顯現出了它在整個畫面中的意義,那麼你的拼圖遊戲就會愈來愈快了。
同樣的,當如來的訊息讓你對於自己這一生,要去完成的大方向有所認識,你的許多際遇就有了意義,那麼你的學習就會變得更有意思。因為你在很多事件的學習裡面,會一直去意會到它和那個最終的畫面的關係,你就會愈來愈有方向感。有的人甚至於到後來,已經可以預言自己接下來可能會步入什麼樣的階段,會遇到那類事情應該要預先學習了;那就別人的眼光看來,就會覺得你一直在做對選擇、心想事成。其實有這樣的方向感,當然是會讓你人生的進展更加事半功倍的。
所以如來曾經說:「修行就某種角度而言,就是近朱者赤。」雖然任何高靈或成熟的老師,都不會去介入你的因果,但是帶給你「你的生命該去擴展的視野是什麼」卻是可以的,這樣你自己就有能力去完成你此生的藍圖了。
#療癒是一條向上拋物線
最後這些話是對已經來上課的同學們說的:各位要知道,上課之所以有效,原理也是因為那個「交流」會出現的關係。因為當你願意敞開心扉,讓自己原先的觀念能夠跟上課時老師所講的一切東西進行「交流」;那麼用能量來形容,也就是你願意讓內心的新舊能量去產生化學反應的時候,原先你內在打結不通的地方就會逐漸一個一個的鬆開了。然後當這些打結不通的地方逐漸通暢,你就能夠感受到來自自己的「心」的能量了;而這個「心的能量」,就會是如來說的「清楚=療癒」。
所以對於你一向認定的「對」、「錯」,你一定要有空間,才能夠跟上課所給予的訊息進行交流。因為當你聽到的角度愈多,你能脫離自己原先的層次,跳到更高一階去看的能力就會愈強。於是你會發現,也就是那些你原先所認定的「對與錯」造成你的某些負向循環,所以你才會憂鬱、生病的。這也是很多你的學長姐,為什麼透過上課的方式慢慢薰陶,到後來他的憂鬱症會不見了的原因。
而憂鬱症變好的過程,是一條向上拋物線——剛開始慢,後來會愈來愈快。所以剛來上課的你,是不能功利、也不能心急的。你願意在上課的時候定下心來,好好的讓這些訊息流入你的心,去跟自己的觀念對話,慢慢地你會很驚訝的發現:「很神奇呢!我的一個清楚,會同時引發好幾個清楚,就好像「連連看」遊戲那樣連在一起,變成一個更大的清楚了!」這是因為「清楚」是會「舉一反三」的。
#靈修是從點的覺醒到面的開悟
「覺醒」本來就具有非線性的特質,也就是我們以前說過的:「成長是一條向上的拋物線」。但是當你的位置還在拋物線的底部階段時,它看起來就會像一條幾乎水平的直線,你會覺得進展似乎緩慢。來上課的人如果是在這個階段,你就會感覺:聽到如來講的東西,雖然確實已經幫助你在一些常常會卡住的點上,變得更輕鬆,可是也就是釋放了一些點,還沒有「連成一條線」——好像還有很多問題依舊會困住自己。
這是因為在這個階段,你的「我懂了」只是在一個比較表淺的層次;如來所說的東西雖然還有更細緻、更深層的意義,可是你還看不出來,所以在很多你卡住的地方,你就意會不到這已經在給你答案了。然而當這些點狀的「我懂了」漸漸多起來的時候,有一天,你會意識到一個更大的「悟」——那就會是一個對自己和對世界很大的「看見」。到這個點發生的時候,你就會感覺自己很明顯跳上了一個階,已經是不一樣的自己了。
所以,請務必記住那個「DNA的反轉法則」:你愈想要的,就會愈要不到。因此無論上課或人生,都要當作是一種浸泡、欣賞,要放下功利的想法,回到心去感謝課程或生活給你的一切,你的收穫才會愈大、也才會更早的開悟。你愈不挑挑揀揀,你就會愈知道如來與你的生命際遇,早就為你預備在覺悟的道路上,你所需要的一切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