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走出「人言可畏」的壓力,尋回愛的平靜》
過完了年,大家是否充分體驗到所謂的「人言可畏」?(笑)
人人都會遇到口舌是非之爭,或是有被毀謗中傷的經驗。親戚朋友表面上講情講愛,卻有人實際上一天到晚搬弄是非、無中生有,帶給你長期的傷害與壓力,而你卻好像只能夠選擇挨打和隱忍?
人人都會遇到口舌是非之爭,或是有被毀謗中傷的經驗。親戚朋友表面上講情講愛,卻有人實際上一天到晚搬弄是非、無中生有,帶給你長期的傷害與壓力,而你卻好像只能夠選擇挨打和隱忍?
今天這篇文章,是特別為深陷在「人言可畏」困境裡的人而寫的。
如來說,要解脫「人言可畏」,首先要懂得「把人分類」。
例如親戚、老友、老同學,過年的時候總要聚那麼一回。如果有那種年復一年都會讓你覺得「人言可畏」的人,那麼處理方法就是:只要有他出現你就缺席。你可以堅持這樣的原則看看,很可能你的感言將是:「我怎麼不早點這樣做啊!」甚至於,如果過年團圓的時候,這樣的人的比例佔多數,那你就根本不要回去了。
當然其他人為什麼還要去聚那個會?總是有他們各自的立場和利益,甚至也只是一種習慣上的「不得不」而已。所以你是可以打破這樣的慣性,重建你自己運行的軌道的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是一顆星球,你不必被那些會讓你覺得沈重的星球拖著走,你可以決定自己想要的飛行軌道。
很多親屬關係、朋友關係、老同學的關係…其實早就變質,或是根本不真實,你要對此有覺,並且應該有不同的對待,這就是「把人分類」的意思。例如對於一直在貶抑你、用情感勒索你的人,刻意地把距離拉開,甚至讓對方完全和你成為平行線,那你就不會有所謂的「人言可畏」了。
很多藝人自殺的原因都是因為「人言可畏」,還有些女生嫁到夫家以後,在各種「人言可畏」裡面得到憂鬱症,最後自殺的也很多。那麼別人講的話為什麼對你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呢?因為你很在乎;可是更要思考的是:你為何還是把這些人放在你的生活模組裡面,沒有把他們剔除出去呢?
所以你要去清楚:自己的人生要接觸哪些人才會「近朱者赤」?而一直接觸哪些人又會讓你「近墨者黑」?將那些對你沒有幫助,又一直在扯你後腿的人,果斷地剔除在你的生活圈之外,這樣才是對彼此都好。這不是你做人現實喔!反而是你真的有勇敢地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也讓對方的負面自我不再膨脹。
有些人會對你說:「可是以前阿姨小時候對你多好,你現在把人家踢開,那很現實!」其實會這樣說的人,常常是把自己的恐懼投射進去。因為他也怕被人拒絕、遠離,所以很喜歡強調「情」、「義」;總是以強調過去來拴住一份關係,卻無視於現在不健康的真相。
當然如果你是家產龐大的大家族,有更複雜的關係不是說不接觸就不接觸的,那你可以來上課,學習怎麼樣處理。但若只是一般的家庭,那就比較簡單了,你只要清楚地去做決定,你就可以去過你想要的人生。
職場中也有一些人,常常處在「人言可畏」的恐懼感裡面,這又是另一回事了。其實,若你誠實地去看,你會看到其實自己的人生並沒有真正的志向,只是想要生存、賺錢、圖個安全感而已,所以才會「人言可畏」。怎麼說呢?對於很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方向、很知道自己要怎麼活的人,是根本沒有「人言可畏」這回事的,因為他就會像如來所說的,很快將生活中遇到的人分類處理,然後繼續向前走。
例如職場上有人說他壞話,或者私底下對他有些評論,他會立刻分類出,這些評論對於他要執行的事情有沒有影響?沒有影響的就會完全不當一回事,繼續做他的事;有影響的他會立刻去面對、處理,不會逃避。而當他要去處理那些會有影響的「人言可畏」時,為了掃除障礙,他是會做足功課去正面回應的。於是那些不做功課、只出一張嘴隨便講講的人,自然會縮回去不敢再聲張。
所以「把人分類」——不要什麼話都在乎,不要什麼關係都在意,你也才是個清醒的人。就例如你會去看重一個神經病跟你講的話,在那裡難過或跳腳嗎?如果不會的話,那麼同樣的道理,假使你的生活中有什麼人根本就活得不健康,一天到晚只會從他的不健康裡面去說三道四,那你就應該把他踢出你的生活裡,這樣你才會健康喔!尤其如果你因為長期跟這樣的人相處,自己都快得憂鬱症了,那你更應該離開這樣的人去生活,才會讓你的思考重新恢復清晰與明智,你人生的一切也才會好起來。
而這個「讓自己變清楚」的努力,就是學佛的真義——這個才是真正的學佛喔!如來說:「學佛」就是在你目前的相對位置上,學習去看得懂圍繞著你的一切;然後關於這「一切」,怎麼面對才會是讓你健康的?怎麼選擇才不會被別人拖下水,而能夠把自己過得愈來愈好?(就是把「事倍功半」變成「事半功倍」)有去思考這些、觀察這些、並採取行動,這就是真正在學佛了!因為「佛」就是「有覺」。
有人問,對於那些讓我感到「人言可畏」的人,是不是我該去溝通看看,而不只是直接封鎖,或者遠離對方?當然是的,可是你明確的去溝通了嗎?你有明白地告訴對方,你不希望聽到他再對你講什麼話嗎?你有下通牒說:「我跟你溝通過很多次了,如果你下次再這麼做,我就會三個月不接你的電話、不回應你的訊息。」?其實很多人都沒有,也不敢。然而這些「人言可畏」不也是另一種人身的騷擾嗎?你該用「me too 」的理念去正面面對,而不是總是害怕地躲起來。
如果你被騷擾卻無法「say no」,那就要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沒有辦法?也許你該積極去請教、學習,而不是悶著頭用自己固有的想法思考,然後自認無解就一拖再拖,直到自己內心充滿了怨懟、劃滿了傷痕。那樣的話,其實並不是「人言可畏」,而是那個不學習、又一直得過且過的你,才是最可畏的。
*
最近很多人在體驗「club house」。其實籌辦一個聊天室,重要的並不是「人愈多愈好」,更包括如何把不適合的人踢出去,你才能夠維持那個聊天的品質。這就是之前我們曾經說的:「花若盛開,蒼蠅也來。」美好的事怎會只有蝴蝶飛來?你如果有什麼好康,蒼蠅蚊子來得更多!所以你若要聚集群眾,反而更要想清楚,你想要留下哪些人?屏蔽哪些人?然後當你有能力辦到,你才會很清爽,你就不會被所謂的「一顆老鼠屎」搞得烏煙瘴氣。
甚至於如果你的智慧學習得更高的話,有些老鼠屎一出場,你光看面相、光看他一些小動作就可以「知道他的好多事情」。於是都還沒有加到鍋子裡面你就已經把他剔除了,這不是更好嗎?那這就叫做「能力」;有這種能力,你就再也不會覺得「人言可畏」了,因為那些「人」在一開始就被你化於無形地過濾掉了。
而這種「光看他出場,就知道他好多好多事情」的能力,其實就是「他心通」。這種「愈來愈能看得懂人和人性」的能力,到最後也會讓你對「整個地球功課」有個大開悟的,而到那時你就會「一世解脫」——解脫你無始劫以來的輪迴了。
再回到「人言可畏」的主題來,我們要進一步談得更深了。
雖然每個人偶爾都會有「人言可畏」的感嘆,可是那多半是遇到了一些特定的八卦人物,或是一時捲入了是非紛爭裡面,不是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如此。然而,有的人卻有一種「總覺得人言可畏」的感覺,作為他看待這個世界的固定濾鏡。例如他總是很怕被誤會、很怕樹敵、一直留意著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好壞;或者做事情總是特別謹慎小心,但重點是放在不想落人話柄等等(不見得是真的在為做好事情著想)…可以說他到任何地方心裡都是小心翼翼地在偵測著四周。
如上所描述的人,他的問題其實就不是因為外在的「人言可畏」,而是他有一種「總覺得人言可畏的個性」,在形成他的坎坷。
照道理說,既然他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,表現不就應該頗受好評?可是這裡就有個很弔詭的地方了:一直在覺得「人言可畏」的人,周遭的朋友看他,卻會覺得他這個人其實也不太好相處。
怎麼說呢?因為他的「時時在意」裡面,其實也隱藏著很多自己的標準和期待;他的「自我主觀」其實是比較強烈的。所以當別人的反應跟他認為該有的、或是想要的不一樣的時候,他很容易因為心裡面的不舒服而立刻有種「態度」出來,可是馬上他又擔心「別人對他的態度的『態度』」,於是內心的小劇場就很多,經常在那裡既踩煞車又加油門。例如他想怪你,又怕別人認為自己太小氣;他想算了,又覺得很不甘心…所以他跟你講出來的話就會很奇怪,或是有一些作為跟平常不一樣,你問他他又不說。時間久了,大家就明白了,原來他在鬧彆扭。
此外,「總覺得人言可畏」的人,自己其實是常常在跟別人競爭比較的。例如他去參加一個聚會,常常就會情不自禁地在分辨誰比較有錢、誰學歷好、哪個人比較有背景等等。如果那個比較有錢的人笑得大聲了一點,他心裏就會酸酸的:「有錢就可以不注意音量嗎?」如果那個學歷高的人多說了一點話,他又覺得:「拿了博士我們就要聽你演講嗎?」所以他笑也笑得很自制、話也都講得很謙虛,可是就又懊惱自己毫不出色,也缺乏存在感。
諸如此類,由於他內心的小劇場很多,這個耗能模式讓他覺得辛苦,所以他覺得「人言可畏」;可是跟他相處的人,其實也會覺得跟他相處挺辛苦的。
現在要講到很深的黑暗面了,其實,他內心深處的原始慾望是想贏過所有人,最終稱王稱后的,所以他才會戰戰兢兢地經營著人生的一切、留意著周遭。可是這樣剛好更容易讓他捲入各種充滿困擾的是非之中,因為一個狀況來他會思慮很多,總是忍不住要去打聽、要去澄清、要去解釋、要去證明…甚至到後來要去反擊。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在人家的眼裡,其實已經成為是非之人。
因此,當一個人的人生感言是「人言可畏」,他似乎是那個可憐的受害者,然而他的「可憐」的裡面,其實也有著他自己要去好好懺悔的地方。因為他內心最底層、真正有興趣的「志向」其實是贏過所有人,成為國王或王后。(這是很潛意識的根基,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)可是這就是沒有愛,而沒有愛就不會有善。
但是他們會覺得自己有,會自己給自己很多解釋與合理化。然而若有剛好跟他站在對立面的人——比如也想佔有同一個男人、同一個位置、爭取同一個機會,對方就會看出他九彎十八拐下的動作,就會看出他的偽善,因此就會去討厭他、排擠他、陷害他,且無論他做什麼事都會用負面的動機去解釋他——於是這個人就變成了他的「人言可畏」。
然後當他欺騙自己已深,不敢去看見自己「九彎十八拐」底下的真相,就會試圖博取輿論的同情,躲進「清白的受害者」那樣的角色裡。然而,這樣就會離「心存善念,福氣綿延」愈來愈遠了。因為你的人生無論贏得什麼,自己終究會覺得危機處處,很怕自己又跌落谷底,失去一切。而這種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,就會驅使你不自覺地一直在衡量計算、與別人勾心鬥角;表面上跟人家相處和諧,內心卻經常波濤洶湧,一直在運籌帷幄,而得不到平靜。
所以生命根底是在追求自我滿足、最終想要稱王稱后的人,其實是很難修行的。因為他人生陷落的時候本來想要回頭,但只要一出現一點點可以東山再起的苗頭,他的貪念就立刻復活!他才不要懺悔、也不要放棄這個自我,於是他又很快進入又嗔又痴的運作裡面了。
所以地球功課為什麼這麼難,可是講起來又好像這麼簡單,原因在此。放不掉自我滿足的慾望的人,自然會一直「吃碗內,看碗外」,很難發自內心的感謝,更不用說去為你奉獻。他吃你的拿你的,可是又要覬覦更多;而吃也吃了、拿也拿了,他還要搞破壞,來成就他自己。這就是癌細胞的模式,到哪裡其實都是九彎十八拐的掠奪者。
如果你聽到以上這些話,感覺膽顫心驚,好像碰觸到了很深層的自己,你不用難過,因為其實別人也沒有比你好到哪裡去。如來說,人會來地球做功課,都是「龜笑鱉沒尾」——大家也都是有這些惡,才會來投胎的。所以如果你剛好是這樣的人,請記得講這些絕不是在貶低你,而是在告訴你:所以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地球教室輪迴,是有原因的。你覺得別人壞,可是如果自己沒有問題,就不會來這個地球教室做這些功課了。
因此重點是:在看到自己的這些真相之後,你願不願意停止再這樣活著?你是不是願意回歸到善念,學習愛的智慧?如果你願意,你馬上可以看到一片藍天,就不用在暗黑的地獄裡面,跟別人永無寧日地你爭我奪了。
所以所謂的「懺悔」並不是對別人的,而是說:「我們願不願意修行,調整好自己,來離開這個地球教室呢?」這個宇宙是真的有天堂存在的(比地球更高意識的領域),你可以去過天堂的生活,回到愛裡面去合一,何苦活在自我意識強烈,只想自我滿足,一直在互相批判、鬥爭、踐踏的邏輯裡面呢?(這些就是所謂的「上刀山,下油鍋」。)
若你願意放下「自我滿足」與「自我證明」,這個就是真正的「放下屠刀」了;那你也可以「立地成佛」——進入佛的世界了。
所謂的「屠刀」,就是那個想踩著別人去證明自我的慾望。而這個屠刀真正傷害的是誰?其實是你自己。是你一直拿著「貪」、「嗔」、「痴」這三把刀插在你自己背上,讓你這一生永無寧日、也永不遠不會從痛苦中解脫的。所以如來剛剛講的那段話,是很慈悲的喔!如果你願意懺悔的話,那你就來跟著老師學習,真正去實踐「感謝+反省=奉獻」。
真的有去懺悔、願意改變自己的人,你去做老師教你做的事情時,會很容易有很大的體會;你會看到你的人生真的會有很大的翻轉。於是就像「陰陽魔界」似地,當回想起從前,你會驚訝地覺得:「以前的自己怎麼會都用那種很狹隘方式去思考呢?」這個時候就是你的覺開展出來了,那麼恭喜你!你的人生已經躍上了很大的一階。
所以「懺悔」是讓自己有更大的學習空間,它是很好的、很可貴的時刻。真實的懺悔不僅會誕生出新的自己、得到別人的諒解,你也才會真的原諒你自己。然後,你就會有一種真正的開心從內心湧出,生命第一次真的感覺到充滿光明。
反之,如果你要繼續讓自己活在對「人言可畏」的不滿、抱怨與恐懼裡,你就會走向愈來愈黑暗的地獄。因為你會把這個世界「愈描愈黑」,在裡面愈來愈痛苦,最後這樣的累積也會形成一個「總結的能量」,據此形成你下一世的DNA與命盤,給予你一個更沈重的功課(註)。
(註)有關靈魂的投生流程,可參閱「地藏經」的第一章。(章成老師、M・FAN老師合著,商周出版社)
最後,任何人生的「谷底翻身」,其實都是從真心的懺悔去啟動的。但「谷底」要有多「谷底」,人才會回頭?則是因人而異,沒有必然。例如是自己主動去親近良師益友,願意在「見微知著」中就去轉彎和改變的人,那麼在富貴中也依然可以修得很好,不需要什麼「谷底」就能夠開悟成道。這就是如來一直在顯示的一條道路,你願意走嗎?那就看你了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